欢迎您来到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!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乡村旅游 > 芦芽山

毗卢佛道场芦芽山

发布时间:2020-12-09 10:05:30 来源: 公众号——大美忻州

  尽管北方边境战乱频仍,但总体讲,唐代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盛世,无论是政治、经济、还是文化、社会,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。就忻州而言,最具地域特色的遗产还是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。

  今天要说的芦芽山佛教的兴起并不晚于五台山。

  芦芽山位于管涔山脉,其主峰海拔2736米。《明一统志》载:“芦芽山高二千丈有余,实达三千丈。西接岢岚,东带宁武,南至静乐,雄居五寨。”因此五寨人认为芦芽山是五寨的第一大山。而宁武人则认为芦芽山“坐落于县西南,与五寨接壤”(《宁武县志》)。其实,从地理方位看,芦芽山恰好处于两县交界处。

  对于集奇、险、雄、秀于一体的芦芽山,前人赞誉颇多。清人秦雄褒云:其“为全晋之崇山,边垣之捍卫。山处北地极边,寒气凛冽,炎暑凝冰。山峰陡峭,常多大风,砂石飞扬,昼日晦冥。及风定澄观,但见高峦层叠,上插霄汉,云蒸霞蔚,与天为际,极宇宙之奇观。”顾炎武著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称:“芦芽一山,崔巍挺拔,高出云霄,类似芦芽而磅礴迂回,雄踞中原。”清康基田所编《晋乘蒐略》亦说:芦芽山“雄胜与清凉(五台山)抗衡。为全晋第一崇山。盘踞六十余里,高二十里,峰峦特秀”。其峰尖峭巍峨,怪石嶙峋。每当云遮雾障之日,峰尖突出于腾涌的云雾之上,仿佛葱茏茁壮的芦苇嫩芽破水而出,生机勃勃,鲜嫩欲滴,翠色宜人,古人称之为“芦芽滴翠",是宁武古八景之一,芦芽山亦由此得名。

  芦芽山最高处建有太子殿。殿身为石砌正方体,无梁结构,四角由四根铁柱支撑,铜瓦盖顶,金碧辉煌,殿顶中央置球形铁柱,既是装饰物,又是避雷针。殿门由石条砌成,门楣上凿“太子殿”三字;两侧凿石联,上联为“复慈云于中国”,下联为“性洁雨于边方”;石联外侧凿两个工整雄劲的大字:“佛祖”。它是除五台山和青藏高原外国内海拔最高的石砌建筑。立足殿前,但见五座利剑般的石峰直指云天,酷似芦芽破土,雄而险,奇而秀,极为壮观。远处的紫峰崖、石猴崖、风凰岭、卧虎坪、莲花峰诸山山势挺拔,姿态各异,并有林海簇拥,奇石点缀,尽显大自然之旖施。倘若季节相宜,时间凑巧,还可观赏到芦芽日出、芦芽佛光、佛顶流云、雪映金秋等奇景异色。

  倘若是盛夏,芦芽山则是理想的避暑胜地。整个宁武县年平均气温只有摄氏6.2度,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摄氏20.1度。而芦芽山作为高寒山区,气温又比其他地方低不少,所以古往今来,许多人选择到芦芽山避暑消夏。有诗为证:“此地绝炎蒸,犹疑到不能。夜深知有雨,寺静若无僧。枕润连云石,窗寒照佛灯。平生多贱骨,寒逼恐难胜。”这是那位倒骑毛驴的首创者——宋代诗人潘阆隐居芦芽山时留下的《芦芽山》诗。诗作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,这天夜里诗人是宿于寺庙之内,从而印证了一个事实:当时芦芽山一带香火颇旺。

  事实上,早在南北朝时期,高僧慧远在原平、代县一带传教的同时,也曾在芦芽山一带传教。慧远本就是雁门楼烦人,说他曾在芦芽山一带讲学传法,不是不可能,只是没有留下白仁岩那样看得见的遗迹。

  北魏时期鲜卑拓跋部兴起,开凿石窟、建寺造像之风便也传到了距平城(今大同市)仅200多里的芦芽山一带。在宁武县宁化乡坝门口村东百余米一处石壁上,就有一处疑似北魏时期的五佛造像。造像坐西向东,镶于一龛之中。龛高83厘米,宽86厘米,深33厘米。中间大佛高47厘米,跏趺坐;左右各一侍立菩萨,高43厘米;顶部各有一小佛,跏趺坐,高20厘米;须弥座下部还雕有双狮守护图。经专家鉴定,整个雕刻为北魏风格,很可能与云冈石窟雕于同一时代。

  与此同时,佛教的种子也开始在芦芽山一带落地生根,进入唐代后便兴盛起来,并被尊为毗卢佛古道场。毗卢佛全称应叫“毗卢遮那”,亦作“毗卢舍那”“卢舍那”等,意译为“光明普照”“遍一切处”“大日”等,因此密宗视毗卢遮那即“大日如来”。在金刚界螺茶罗中,除理趣会外,大日如来都是其他诸会的主尊,处于中心位置,位于五佛中央,是佛教密宗和天台宗的主要尊奉偶像。加之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不空在当时备受玄宗、肃宗、顺宗钦信,被称为三代国师,不空的弟子惠果也曾任代宗、德宗、顺宗三代国师,遂使密宗成为一个有相当影响的宗派。于是,芦芽山便成为密宗所尊崇的毗卢佛道场,也是中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。建于芦芽山绝顶的太子殿中所供“太子”,就是“佛祖”如来的法身毗卢佛,民间便有了“西有芽山佛祖之尊,东有五台山禅室之从”“先有芦芽山,后有五台山”之说。

  芦芽山一旦被尊为毗卢佛道场,香火便迅速旺盛起来。芦芽山云际晋寺前一残碑记载,当时有“佛寺三百余间,多唐宋所遗”。《宁武府志》亦载:“明中世时,山中佛寺颇众,绀宇精蓝缘崖依涧,多唐宋所遗。”《山西通志》说得更玄乎:唐时芦芽山“琳宫铁塔,阇黎千众,招提万间,亦足抗衡古清凉(五台山)”。从而形成毗卢遮那佛道场寺庙群,足以与五台山相媲美。另有有心人作过统计,说唐时仅建造在芦芽山周围的寺庙就有云际寺、华严寺、青龙寺等72座。

  此后,芦芽山一带的香火依然不断,到民国年间,整个管涔山地区闻名的寺庙多达160余座。只是由于战乱等种种原因,未能像五台山将这种兴盛局面保持延续下来。但透过如今尚存的芦芽山太子殿、汾源雷鸣寺以及延庆寺、万佛寺、万佛洞等庙宇、洞窟,仍可窥得往日佛事活动的兴盛和佛教文化的发达。

责任编辑:刘寰羽

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(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);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,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,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,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“来源: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”。违反前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凡本网转载的作品的作品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如果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※ 网站联系电话:18295883983邮箱:wtsysj@163.com

版权所有:五台山云数据旅游网中心|备案信息:晋ICP备2021002811号-1 |咨询电话:18703506666 18295883981

Copyright ©2010-2020 五台山云数据网 www.chinawutaishan.cn, All Rights Res